去年这个时候,《城市画报》杂志与豆瓣合办了首期阅读特刊“荒岛图书馆”,我们在谈论这期特刊的文章末尾作过如下期许:
年初有这样一期关注阅读的杂志打头,但愿能为整个08年带来繁荣的阅读景象,读书这一件风雅之事,早该宣传了:)
站在新一年的开头回望,读书这一风雅之事,在08年确实受到了更多关注:《鲤》这样定期出版的文学读物在春天兴起; 入夏,沪上的《东方早报》周日副刊《上海书评》推出,足有十六版; 搜狐网读书频道策划“读本好书”阅读推荐专题,北京单向街书店贯穿全年的读书沙龙,卓越和当当逐渐成型的月度阅读推荐; 到了年末,连《TimeOut》这本以消费为主题的“城市生活圣经”,也做了读书专题:抓书。
是媒体将阅读这件事包装成了年度潮流,还是阅读本身已逐步深入人心?很难说清楚,不过相比前年,如今的阅读气氛浓郁多了。
此时,城市画报的《荒岛图书馆 2》也如约而至,有别于去年 大众阅读报告+名人荐书 的模式,今年做得更纯粹和专注,关于阅读,关于书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提及,内容多元。如果说前面提到了阅读的大环境,那《荒岛图书馆 2》则把与阅读相关的小风景逐一展示给你。比如,你也许会对香港和台湾的 “一人出版社” 现象感兴趣:
一人出版社,即只有一个人的私人出版社。老板既是主编也是编辑、发行、宣传员、会计、快递工、茶水……创办者的性格、思考及行动力决定了其走向。若定位清楚/选书准确,甚多一人出版社常散发出较其它中小型出版社更耀眼的光芒。
而人与书之间的秘密,也被拿来玩味了一番:于是你有机会走进林夕的书房,看见满满一排两百余本亦舒的作品排在正中央,因为“亦舒令我提早对人情世故有所体会” ; 你会发现台湾导演钮承泽会通过 “导读、注释、作者提到的人事物、古怪书名背后的信息等等” 开始他一段接一段的阅读之旅 ; 学者江晓原的书架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他将档案馆里才能见到的滑动式密集书架搬进了家里──俨然一座私人图书馆 ; 而沈昌文老爷子的旧衣柜里,全是关于两性的书:“有些是在台湾买的,我自己背回来,有时过海关的时候被检查,有时候还被没收。秘密的东西都在这里了,我现在快八十了,没秘密了。如果五年前,我才不给你看呢”……
倘若你和我一样,好奇在刚过去的一年里,哪些书最受读者欢迎,哪些书引来最多的争议,哪些书被广泛传阅,哪些旅行书最有看头…… 又或者在制定今年的阅读计划,参考了一堆名人荐书后仍然拿不准,那不妨来看看杂志中的 “二OO八阅读报告” 专题。豆瓣数百万和你一样的普通读者,在整个08年的阅读经历和选择,将完全呈现在你眼前,供你参考。
年前,九点上有篇文章“少阅读一些的理由”被很多人推荐。这篇谈阅读的文章其实是07年台湾出版的《越读者》一书中的一篇,作者郝明义,曾任台湾商务印书馆的总编辑。阅读,这在我们看起来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却让这位资深出版人用了七年时间来琢磨。
“少阅读” 的理念被大家认可和传播,以书为业的人却花七年时间回头来研究 “阅读”,这二者放在一起,颇有些讽刺。从侧面也说明,阅读──准确地说是如今 “眼球经济” 背景下的大众阅读,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