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八月, 2008

生活在豆瓣<二> 品尝与被品尝

星期五, 八月 29th, 2008

豆瓣网的前身虽然不是蔬菜交易市场,但是没有人怀疑豆瓣网盛产精神食粮,同样没有人怀疑文化人也需要吃饭。于是豆瓣的小组开始一起飘香,豆友们逐渐不满足于仅在餐厅见面撮一顿,更喜欢在小组里探讨情有独钟的餐饮,甚至细节到会去在意店家使用的每套餐具,会去搜集促销活动发售的每个玩具。在品尝以外,到小组把更多相关的有趣发现分享给 “口味相投”的朋友。在豆瓣,每个豆子在品尝的同时也在快乐的“被品尝”着。
这周将豆瓣上的品牌餐饮大组搜集整理,虽然这些餐饮现在或者曾经与我们的生活擦肩而过无数次,但是相信豆友的分享会使你的每一次品尝变得不一样。

说下搜集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两个第一名:

< 大众最喜爱>

星巴克Starbucks,是豆瓣餐饮品牌类第一大组,在小组搜索中键入“Starbucks”,会出现10余个相关小组,最大的 Starbucks Fans Club,目前已有组员近5000人,看看小组收藏你就知道大家有多热爱这间开遍全球的咖啡馆,甚至连所有关于Starbucks的书籍、电影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现在,上海深圳西安重庆天津的Starbucks fans都已经有了在豆瓣的居所,全国的店铺众多,你也建一个属于自己城市的聚点呼朋唤友?当然,众口永远难调,如果你是anti-的一份子,请到这里来

< 大众最怀念>

在品牌小组中,单品食物里跃居第一的是竟然是如此怀旧的——-麦丽素。小组里每个人都有关于麦丽素不同的回忆,甚至连吃法也拿出来讨论,味道是否“全国标准”现在难去一一考证,但它却牢牢的打在70、80后的心里,虽然不断有厂家推出不同品牌的麦丽素,但是这味道永远少了点什么,我们都知道,那是童年的味道。

以下的小组,都是豆瓣上品牌餐饮类值得被品尝的好推荐,大家慢慢来:
Starbucks Fans Club小组 Starbucks (4969)
Mcdonalds Mcdonalds (2744)
NapCafe NapCafe (2666)
Dairy Queen Dairy Queen (1163)
KFC KFC (897)
M&K玩具收藏小组 M&K玩具收藏小组 (447)
Haagen-Dazs Haagen-Dazs (794)

>>>> 查看更多小组

生活在豆瓣<一> 打开你的衣橱

星期五, 八月 22nd, 2008

在豆瓣的小组中,有关“衣、食、住、行”的讨论每天都在进行,这些讨论让生活中微小的事情变得生动、有趣。虽然豆瓣上很多人都是书、影音的行家,但是千万不要觉得他们只流连于对文艺作品的指指点点,在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他们都是达人的等级!因此我们将陆续将这些小组、活动分类呈现,希望帮你发现豆瓣上更多你所感兴趣和你可能感兴趣的东西,将简单的日常生活妆点的更有品质。无论如何,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的有益于你的生活。

那么,今天我们先打开达人们的衣橱,看看现在的流行指标是什么吧!

生活在豆瓣(一)打开你的衣橱

达人们说:在豆瓣你需要拥有一双Converse,这儿已经有9000多人驻扎,当然,这只是加入的第一步,接下来你还需要知道各系列的由来和特征,甚至将对C的热爱无止境的发扬光大,比如:那些电影里有C的身影。因为,“匡威不仅仅是一双帆布鞋”。

达人们还说: 别问我们为什么5000多人聚集在这里?答案是,我们就是无厘头的喜欢“大、小IT”,他们旗下的品牌我们如数家珍,所有大城市的店铺位置、打折信息我们都了如指掌。

Comme des Garçons 知道这个品牌的人有多少呢?先和达人们学下发音,现在798正在进行CDG的展览,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感受一下川久保玲独特的、蕴涵着属于东方禅机和思想的创意风格。

如果你问H&M的达人“大减价的时候,哪个牌子的衣服会让你不顾一切地血拼到底?”他们肯定想都没想,冲口而出:“HM”。 喜欢原因,很简单,cheap and chic。

达人们的衣橱多姿多彩,口味也大不相同。喜欢三叶草的人,会搭配上Levi’s BAPEZARA的fans会同时钟爱 UNIQLOMUJI回力海魂衫是最经典的国货范,大嘴猴 Paul Frank搭配上 ROXY的人字拖简直是天下无敌的可爱…

总之,达人的衣橱总有新鲜的东西出炉,一起加入,先睹为快啦:
(以下小组是按照豆瓣上服饰品牌小组的参与人数进行排列)

coverse小组 Converse (9168)

I.T小组 I.T(5415)

三叶草小组 三叶草(4117)

UNIQLO小组 UNIQLO(3163)

Levi's小组 Levi’s(2581)

>>>> 查看更多品牌达人小组

豆瓣的去中心化 2: 广场

星期四, 八月 14th, 2008

Douban Plaza

二月份有关豆瓣去中心化的blog是这样结束的:

我们也在寻找热榜和最热评论的更有效的替代。豆瓣的第一用途是帮助你发现未知的东西。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完全没有广场地带的豆瓣会让我们的视野受限于个人已有兴趣和朋友的圈子兴趣;而一个所有人共享的广场也正在变得无用。我们已经有了不少想法,也对结果充满信心。这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变化过程,我已经等不及了。

过去半年里,豆瓣去中心化的脚步非常坚决:日记、相册、推荐、同城活动……都已经依靠友邻广播在传播。今天,一个成员只要有一两个活跃的朋友,即使没有首页和小组,他产生的内容也完全可以依靠友邻网络迅速地传播出去,吸引成百上千的读者。新的”友情小组”关系,也平衡了小组之间既要区隔又要交流的矛盾。

那么,”热榜和最热评论的更有效的替代”,我们找到了吗?

找到了。豆瓣马上会推出”广场”功能。

广场是豆瓣成员每日最关注热点内容的汇总:书、电影、音乐、评论、日记、相册、博客文章、活动。借助热点算法,最受豆瓣成员关注的内容将自动出现在广场里,定时更新。还没有朋友圈子的人、偶尔关心公共话题的人、或者想拓宽自己兴趣的人,都可以通过”广场”来迅速看到有用的内容,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广场”将取代豆瓣的很多东西:首页评论、各处”最受欢迎的评论”和九点各套。你可以认为广场是一个超级首页评论。

等等,这不是和”去中心化”背道而驰吗?上一篇里提到的种种热点弊端怎么办?好办。广场不在首页,而是最后一个导航菜单。你不想看热点,可以永远不去广场,关注自己的兴趣和圈子就可以。

更重要的是,广场不止一个。四个。四个广场,给四个不同的人群。你自己喜欢哪个,住进去就好了,别的广场你可以无视。这种”无视”也正是广场的设计初衷。

这样,舞文弄墨的夫子不必和呲牙咧嘴的后朋克互相鄙视,美剧达人也不用和美食大仙搅和不清。感觉豆瓣太热闹、同类被稀释的”老”用户可以有自己人群居的一角;每周呼朋唤友扫荡卖场的打折强迫症患者,也不会觉得一出小组就走错了地方。豆瓣是一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城市

( 多个广场的想法沿用了豆瓣九点各套聚合的创意和技术沉淀。快两年了,九点”以人群而不是内容为分类”的聚合方式仍然是一个没有后来者的创新。不过广场会更直观,更强大。)

有了广场,豆瓣去中心化的过程才告一段落。对豆瓣这样以发现为目的的网站来说,完全以个人兴趣和友邻圈子为中心的设计是残缺的。广场是一个补充。但个人依然是豆瓣的第一中心。拿掉”最受欢迎的评论”之后,豆瓣的首页终于可以是纯粹的个人内容管理中心了,豆瓣的结构也才可以大大简化。不过这是下一篇blog要说的事情了。

在豆瓣,你比你真实

星期二, 八月 12th, 2008

“欢迎来到真实世界”这是Matrix里的一句话。

在豆瓣,你比你真实。

你所听、所看、所想、所说,所关注、所写…这些虽然是碎片,但都能被组织在一起;不管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友邻都会形成印象和判断,逐渐呈现真实的样貌。

以上是我用豆瓣三年的重大感受。

我有200多个友邻,但真正认识或者见过面的可能就40个,另外有20个友邻是在广播中经常可以看到踪影。我对60多个的友邻是相当熟悉,这些熟悉多过现实生活中的了解,或者现实生活中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做到。我逐渐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工作、个性、脾气、喜好、品味、心灵、心情、家人..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体验:

小然,05年我认识她。当时,对她最大的印象是眼神清洁、内向腼腆、只知道工作,就是一小姑娘。在豆瓣上,她是如此之文艺,我根本没想到,以巨大的能量在写字,而且是话痨式的写字、写心情。显然和我当初对她的印象是不一样的。也正是在豆瓣上的日益频繁交流,以至于我们变成了“母女”,我是做梦也绝想不到有这么大的闺女。

伊豆,人高马大,我管她叫杨大妞,可能太早太小被赋予重大的职责,以至于这几年来我一直把她当大人。后来,她开始在豆瓣上频繁活动,我才发现这家伙虽然人高马大,但有颗小姑娘的心,还有周星驰+许纯美的幽默,幽默应该是心胸和个性的发挥。她要不上豆瓣,我会继续把她当大人看待,她也会继续冤枉的当大人。

影志,我和他都是豆瓣的第一批用户,所以在网上认识较早,和电影相关的知识、资讯没他不知道的。早期他在爱看电影小组的发言是非常有分量,看看他的电影收藏就有2000多部,我一直认为他是个上了年纪的电影杂志社编辑,当年差点管它叫影志大叔。某天,我们偶然遇见,原来是一特腼腆的小伙,比我小数岁,需要停顿想一下才能把豆瓣上的形象联系起来,原来这么年轻可以对电影有那么多感受和观点的。

vivi,现实生活中研究生即将毕业,工作、学习都很努力,每天非常稳定的行踪,学校到豆瓣,偶尔会出北京游玩。但在豆瓣上,那完全是潮人,对流行咨询之类的了如指掌,看了她的广播才知道经典国货这个小组,才知道海魂衫又回归了,才知道现在有锁骨比美。我看着她的唱片收藏,就可以感叹自己有多土。

某个女生,我一直把她当小孩,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热热闹闹、透明得和块玻璃一样,常常被外人误解,可能睡一觉就忘了,典型的80后后。在豆瓣上,她是另外一个人,爱读书、喜欢独处、小忧郁,有小心情、小收获愿意记录和分享,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楚的看法,经常说一些让我都佩服的话。再看看她的收藏,竟然看了这么多的电影,而这些电影中鲜有主流的。主流的她,其实非主流。她不上豆瓣,我也不会真正了解她。

陳柏霖, 那个蓝色大门里的男孩,绝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也是在蓝色大门里,或者唱片公司包装出来的商业信息中。在豆瓣,还是一如邻家男孩一样说话和写字,和物质、商业无关。他是因为看到有人冒充他才加入豆瓣的,很妙。

比如说,非鱼一定是个胖乎乎的孩子,虽然经常受到莫名其妙的非议,但依旧爱谁谁的出没,这是个性;

比如说,冒傻气一定是个耿直的北方姑娘,从她的影评里就能看出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嘎嘣脆;

比如,我的某个同学,一定是个实用主义的家伙,对于能提升自己职业素养的东西才会看,才会听,才有兴趣,而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为了工作拼命往前冲,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

比如,某个友邻,绝对王菲迷,所有和王菲有关的消息八卦,没她不知道的,在王菲迷中也很有影响力,谁都不知道她都40了,现实生活中有老公、儿子、公婆。谁说王菲是70、80年代人的偶像。

再比如,还有一些友邻,在豆瓣上粉饰自己,扮演一个个社会角色,获得自己想要的或实或虚的东西,这也来得很真实,因为本来就是这些样子嘛。

在豆瓣,你比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