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全部’ Category

豆瓣寻人9:运作专员(同城活动)

星期五, 六月 6th, 2008

工作职责:
-同城活动的市场调研
-确定同城活动的对外合作模式,独立开展合作洽谈,开拓合作伙伴
-进行用户调查,帮助同城进行产品改进
-同城活动内容的日常维护

职位要求:
-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专业不限,传媒、经济、社会学学科背景更佳
-有市场研究、市场推广、品牌公关相关工作经验
-对互联网产品的市场以及合作模式有一定了解
-出色的分析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

工作地点位于北京。有兴趣或者问题请email至 team(a)douban.com。请注明“同城”。

欢迎转载。谢谢! (已招聘到岗)

新京报x豆瓣 联手推出的娱乐月选5月号

星期五, 五月 30th, 2008

正如序言中所说,新京报是北京第一家报道豆瓣的媒体,新京报的读者和豆瓣的用户有很多相似之处:热爱生活,有自己的主张,喜欢阅读与分享。三年里,我们鉴证着彼此的成长.

新京报的娱乐月选在业内颇具口碑,这次的合作在沿袭”编辑之选”的基础上,加入了”豆瓣之选”,即来自豆瓣上的150万注册用户之选。榜单产生的所有的数据都来自这150万用户在豆瓣上的影音收藏、打分、推荐、以及在朋友之间的传播,豆瓣通过专业的算法统计,诞生了这份独具意义的排行榜。这些榜单没有外来的干预力量,没有宣传包装,更没有商家利益,只是无数草根意见的真实汇总,我们相信朋友之间的分享是最有价值的,它让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但同样有价值的更多选择, 它让更多有益于生活的好东西传播出去。

这次合作中,新京报勇于创新的专业媒体精神让整个过程高效而愉快,今后每个月月末的最后一个周五,大家都能看到豆瓣与新京报一同为你献上的这份礼物,集结一整月的电影、音乐全方位的报告,当然还有豆瓣上来自你的声音。

最后,以新京报文娱新闻主编刘帆的序做结尾:”借用王若琳的一句歌词:let’s start from here. 让我们从这里开始,选择生活,分享快乐。”

(特别谢谢昏金暗玉、胖子、马t为此次合作付出的大量脑细胞。)

豆瓣是一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城市

星期四, 五月 29th, 2008

昨天写了日记城市和志向以后,Shaka问,“豆瓣实际上也是一座虚拟的城市… 豆友们生活在这里的‘志向’是什么呢?”

其实任何城市都是多样的。城市之所以激励某些种志向,是因为住在于此的多数人相信这种志向。你完全可以特立独行,你可以找一大堆人特立独行,但你很难改变一座城市。真正的,砖瓦筑成的城市,因为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声色气味,会用它自己的气息把每个人紧紧包围。不论你喜欢,不喜欢,每天总会有你不得不看的东西,不得不去的地方。

虚拟的城市不一样。你的主页和你朋友的主页之间,相隔只有一下点击。不需要出门,换车,走路,不用看不得不看的脸,不用呼吸不得不呼吸的空气。你有百分百的自由选择你的朋友、圈子、聚集地。没有别的东西会拨开你的屏幕,呼啸着进入你的视线。

真正的城市能这样该多好。

所以豆瓣是一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城市。你选择什么样的朋友,收藏什么样的东西,参加什么样的小组,完全决定了你眼中的豆瓣。为什么会同时有人说豆瓣精英、草根、清高、流俗、小资、文艺、激进、保守、娱乐、书卷呢?因为同时有盲人说大象是一堵墙,一支矛,一条蛇,一棵树,一个扇子和一根绳子。每个盲人对她自己来说,都是对的。你的志向,也就是豆瓣的志向。

这样的城市不会因为有了新技术,就改变了自己的味道。因为味道最终是人决定的。纽约有了网络没有变成硅谷,剑桥有了电视也没有变成好来坞。豆瓣有了日记和相册,只会有更多人搬进来,过得更多彩。你的选择多了,但你在豆瓣上的世界,依然是你自己决定的。

( 转自阿北的豆瓣日记. photo by J.A.L.E.X.,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捐助一加一

星期三, 五月 14th, 2008

地震了。

豆瓣团队有成员的家就在都江堰。我们的心情没有办法描述得比豆瓣上大家的表达更好。我们的每一个人也都在行动之中。捐钱、献血。Davies明天将飞往四川参加志愿救助。我们一起能做的最大的贡献,是维护好豆瓣这一个大平台,保证消息、同情心和行动的有效传播。豆瓣上每一位成员和你我一样,也都有自己的方式,我们希望能帮助你传达。

豆瓣作为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一直有很多想法,现在是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了。我们今天启动了“捐助一加一”的公益制度:以后豆瓣的任何团队成员有任何一笔个人公益捐助,豆瓣作为一个公司将投放相同数额的捐助用于同样目的。当下的关注当然是救灾捐助。但这会是一个持久的企业制度,是豆瓣希望担当的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我也倡议别的创业企业考虑实施类似的或者更好的制度。它能激励和放大团队个人的公益行为,长远来讲,也能借助群体智慧,部分避免企业集中投放捐助的决策风险。

最后,祈盼还埋在瓦砾中的同胞早日脱离危险。豆瓣团队的目光看向西南,和大家一样。

预告:让豆瓣“推荐”更方便、更有效、更丰富

星期三, 四月 23rd, 2008

豆瓣三年”的时候,我们说过 “朋友之间的推荐可以同样强大和有效。怎样方便朋友之间推荐,这是最近豆瓣最大的挑战。我们希望能把它做到极至。” 现在我们做了一些事情,能够让豆瓣朋友间的“推荐”更加方便、有效和丰富。目前进入公开测试阶段,欢迎大家到 alpha.douban.com 上试用。

让友邻间的“推荐”更加方便,我们将“你关注的推荐”放到了豆瓣首页上,并且让推荐可当页展开回应。这样一个改变,能最大地方便友邻间互相推荐,同时也为豆瓣的“去中心化”推波助澜。 一直以来,豆瓣首页上是大家推荐出来的最受欢迎的内容。早年豆瓣用户的相似度很高,大家推荐出来的书、电影、音乐都符合彼此的口味。但是现在用户的构成非常多元了,一些人十分推荐的书,另一些人可能并不喜欢。我们围绕着“最核心的内容是围绕个人产生的”原则,将你关注的推荐放到首页上,减弱豆瓣首页的公共广场味道,让它“更符合你自己的口味”。

让豆瓣“推荐”更加有效,假如你的推荐信息已经超过了你可接收阅读的量级,豆瓣会用算法帮你筛选出对你最有用的推荐。我们希望友邻间的推荐是“帮助你发现适合你自己的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可如果推荐的信息量也开始“爆炸”,“发现”会变得特别不容易。如果你的朋友和关注的人超过了10个,每人每天都在豆瓣上推荐10个好内容,你接受的推荐信息就是100个。假如你关注了30个人,甚至100个人呢?确实已经有不少朋友向我们抱怨这种现象了,还好,我们有一些积累的推荐算法,能够学习你的推荐阅读行为,然后帮助你筛选出对你最有用的推荐。这样一种机制,能够随着你的推荐阅读行为越多变得越准确和有效。目前这个算法筛选的效果还不错,我们相信今后能做得越来越好。

让“推荐”更加丰富,我们增加了对音乐、视频的推荐网址识别。如果你推荐一个mp3格式的音乐网址,现在你的友邻可以直接在豆瓣上播放和试听这首歌了;如果是一个视频播放地址,推荐之后可以直接在豆瓣上展开播放,豆瓣的“推荐”会因此变得有声有色起来,希望你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另外教大家一个在浏览器上快捷推荐的小窍门,具体方法请看这里吧

另外,我们优化了豆瓣的设置功能,让豆瓣成员有更完善的隐私设置和个人设置。比如,可能你更喜欢在主页上方展示你的“书影音收藏”而不是“我的推荐”,到设置页面“我的主页”那更新一下设置就行。我们还在努力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页面布局设置,希望今后能让“我的豆瓣”是你自己可以“布置”的个人主页。

看了这么多,不如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测试地址在 alpha.douban.com ,产生的数据会同步在主站上显示和保留。
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可以到这个测试小组来告诉我们。

─────────────────────────────
Update:
非常感谢大家在公测阶段的使用和意见反馈~
经过alpha的公测,我们调整为将经过算法过滤后的“友邻广播”放到首页上,并能自学习和优化过滤效果。
目前已经上线到主站了,欢迎大家使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可以继续到测试小组来告诉我们。

豆瓣寻人8:UI设计师

星期四, 四月 10th, 2008

工作职责:
-负责豆瓣和九点的用户界面设计
-根据产品需求与技术配合,高质量完成产品的视觉设计工作
-优化结合用户体验及完善设计流程

职位要求:
-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人机交互、工业设计、视觉设计、计算机相关专业
-熟练运用常用设计软件,并具有在此基础上快速掌握和使用新软件的能力(请在简历中附带近期作品)
-熟悉Css、Html等网络技术
-拥有优秀的视觉设计能力,并且在web界面设计方面有成熟的作品
-认真细致,善于创新,对视觉设计、色彩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分析能力

工作地点位于北京。有兴趣或者问题请email至 team(a)douban.com。请注明“UI”。

欢迎转载。谢谢!

服务器稍息

星期四, 四月 10th, 2008

豆瓣正在升级服务器,今天中午之前服务可能会有间歇中断或延滞。非常抱歉,谢谢您的耐心。

[11:09am 更新] 具体升级内容是双核变四核。本来计划是无中断升级,在大家不知不觉中变强变大,所以没有提前通知。遗憾的是出了一点问题,小小演砸了一吧。现在仍在升级中。

[11:59am 更新] 升级结束。等晚上看表现。感谢大家观摩指导。

豆瓣即将推出日记服务

星期四, 三月 27th, 2008

一直以来,豆瓣上的成员只有两种形式表达自己:要么写评论,要么去小组里发言聊天。前者一定是评论书/电影/音乐,要“针对内容,有感而发”。而后者则过于简单随意,不适合长篇大论,过一段还得眼巴巴地去看是否有人回应。

不久前,首页一篇很有趣的评论尊敬的萨伊德先生,您穿秋裤吗? 让人忍俊不禁,但实际上这篇评论和《东方学》的内容关系不大。而陈冠希事件后,又有人借评论陈冠希的唱片去谈对”艳照门”事件的看法:该评价的,是评价照片的人。这些事实让我们注意到:很多人有话不知道该去哪儿说,或者说,不知道在哪儿说合适。豆瓣上缺乏一个随意书写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写与书/影/音无关的东西,也不用太在意是不是有很多人回应(像小组里那样)。

为弥补这种表达渠道上的缺陷,豆瓣将推出日记服务。“日记”会是一个轻量级的博客应用。它没有复杂的管理后台,功能会非常简单、简洁、但是够用。日记能够在友邻圈子中被广播,也能够被推荐。日记的每一篇都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你可以根据每一篇的不同内容决定它是能被所有人可见、朋友可见还是仅仅自己可见。我们希望通过更周到的隐私控制来方便作者的自由表达。

除此之外,我们还支持导入作者在别处的博客RSS,统一显示在日记里。原有的已经在九点认证过的博客不需要再次导入。我们希望豆瓣日记成为大家更方便书写的地方,成为和友邻沟通的更有用的工具,而不是“又多了一个blog”的麻烦。这部分工作将在日记上线后不久完成。

“日记”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希望大家经常用它,一日一记最好。细想看,CPI上涨的时候,就算写下“今天大白菜八毛一斤”也是有价值的呢。所以,拿起笔(抱起键盘),开始写吧。

我们的喜好我们做主

星期一, 三月 10th, 2008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看电影,给一部电影打上属于自己的分数,间或写篇影评来赞扬或贬抑,更用力一点,我们会整理出一个豆列,贴上有趣的标题。豆瓣上精彩的豆列很多一部分是关于电影的,在那些豆列里,能看见大家对于各种趣味的关注和整理,这次豆瓣与《电影世界》杂志的合作,则是以豆瓣上百万名影迷在的观影数据作为样本,对中国电影青年的观影趣味作了一个统计分析。

如编首语所说:“……此次大型调查,不企图打造一份经典排行榜,只是……使中国当代青年影迷的面貌得以清晰地呈现”。不管趣味高雅或低俗,奇怪或有趣,都是真实的;并且从中分析出这些电影上榜的缘由和依据,来揣测当下影迷的心态和喜好。

也许你会从中找到适合你口味、且你给过高分的电影;也许又会看到你十分憎恶的电影,这些数据来源于你以及别人平日的每一次打分和收藏,通过这个榜单,你能知道,豆瓣上的影迷都在看什么、喜欢什么以及痛恨什么,着迷什么和唾弃什么。

关于中国电影,我们不能决定的事情太多:我们不能决定它是否被删剪、不能决定它是否能和观众见面,更不能决定它日后的走向和未来,我们唯一能决定的,是我们的喜好和态度,并且是以完全真实的方式来呈现。

豆瓣三年

星期四, 三月 6th, 2008

今天是豆瓣上线三周年。但我无比快乐地觉得, 除了豆瓣团队自己,不会有太多的人注意。因为豆瓣已经是一百多万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手边随时会用到东西。不用多想,就像每天能吃到美味的蛋就好,不用记得下蛋的鸡有几岁了。

“生活”,的确已经是豆瓣的主题。从一个关于书、电影、音乐的网站开始,豆瓣已经增加了博客、同城活动、网址分享,和朋友之间的各种互动。在豆瓣几万个小组里,从时装、美食到体育、旅行,各种兴趣的人群也从线上聚到了线下的生活里。豆瓣帮助你发现生活,豆瓣让你线下的生活更多姿多彩。有益于生活,这是豆瓣和很多别的网站最不同的地方。

豆瓣的多用也给不少成员带来疑惑:豆瓣会变成一个无比繁杂的“web 2.0门户”吗?这也是豆瓣团队经常问自己的问题。用书、电影、音乐来形容豆瓣已经不够。但是在满足更多人更多需求的同时,我们希望仍然能能够简单、一致、专注,能够在骨骼壮大的同时神清气爽。什么是豆瓣最重要、对大家最有益处的功用?在半年多搜肠刮肚以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句话来描述豆瓣:

“豆瓣帮助每一个人发现生活中最适合自己的未知事物。”

发现,是豆瓣的价值。发现好书,好电影,好音乐,好文章,好活动;发现有趣的人,也发现自己。而最好的个性化发现手段是推荐。在豆瓣前两年里,我们相信算法,
“豆瓣猜”积累了豆瓣的各种推荐算法。而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发现,朋友之间的推荐可以同样强大和有效。怎样方便朋友之间推荐,这是最近豆瓣最大的挑战。我们希望能把它做到极至。豆瓣将是一个终极的推荐网站,也会一直是一个简洁而不简单的网站。

感谢合作媒体和同行网站。豆瓣过去一直有自闭倾向,和我们很多用户一样宅。从同城豆瓣开始,大家正在走出家门。豆瓣也会走出来,从刚刚发布的豆瓣API开始,我们期待着很多合作能给用户带来更好更完整的体验。2008将是豆瓣开放的一年。

我最想感谢的是豆瓣一百多万成员。感谢你们在豆瓣自我发现的过程里给与我们的耐心和支持。这是一段神奇而激动人心的旅程,脚下的路虽然时暗时明,但遥远的顶峰却清楚无比。我邀请大家搭伴前往,相信真正的乐趣就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