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全部’ Category

我们错了, 我们在听

星期三, 十一月 21st, 2007

我是阿北,在这里代表豆瓣团队向受这次导航改版影响的所有豆瓣成员道歉。

很多同行已经指出来,这样一次大规模的改动应该提前通知大家,给大家充足的时间准备,最好能把新的版本拿出来给所有人试用一段时间。我们虽然做了少量随机用户的测试,却大大高估了新导航条被老用户接受的程度,也低估了改版在使用习惯和视觉上造成的不适。原因是我们对新版本过度自信,而且急于在豆瓣过百万注册的时候送给大家一份“礼物”。在几个月的准备时间里,这次改版也积累了太多和导航无关的改动,其中有些考虑并不周全。

整个豆瓣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大改动推出之前应做的准备。我们以后会更加谨慎,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感谢大家在上线之后给出的反馈,特别感谢那些”建设性的砖头。” 我们一直在关注,在聆听。人手原因,不能一一作答,但是在过去几天里已经有十几处修正上线,详情请看站务论坛里的修正贴。

导航条造成的视觉繁复是意见最集中的地方。幸运的是,过去几天的集中讨论中我们对导航条和新用户易用性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发现。我们有了更简洁的方案。这次会提前通知大家试用,请关注这里,或者首页的豆瓣号外。

最后,博客圈和豆瓣小组里有关“核心用户”和“垃圾用户”的”风波“让所有豆瓣团队的成员跌破了眼镜。豆瓣的理念一直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避免给用户”分类“,豆瓣一直坚持不用”积分“、”会员等级“等流行的社区工具。即使在讨论产品设计的时候,我们用的”粗旷近似“也是”浏览型用户“、”参与型用户“、”小组型用户“、”收藏型用户“等行为分类。从纯粹信息贡献的角度说,贡献内容的用户自然会从社区中得到回报,但是单纯的浏览也是参与。即使一个豆瓣成员的个人页面一片空白,他的浏览行为也会对整个社区”群体的智慧“有所贡献(比如对”豆瓣猜”)。挖掘这样的贡献并回馈给每个成员是豆瓣终极的技术理想。

[ 2007.11.27 更新 ] “更简洁方案”的公开alpha测试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和现在主站上的新版各有各的问题,没有明显好于现在的版本。为了避免给已经习惯和正在习惯新版豆瓣的大多数用户第二次冲击,我们决定放弃这个(alpha)版本,转而通过持续小改进的方式提升当前新版豆瓣网站的设计和易用性。细节请见站务论坛里和alpha版本相关的讨论。感谢大家的关注。

新导航的设计思路及FAQ

星期五, 十一月 16th, 2007

  目前新导航仍然处于测试状态,我们非常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使用意见,新导航一定能在不断的修改之下变得更好用更可爱。我们想首先和大家交流改版的目的。有豆友问好端端为什么要改版呢?
  
  首先,豆瓣正在准备推出更多新鲜好用的服务,导航的改版正是为了配合将来更多的服务上线。通俗点来说,导航条的右侧就是为以后会上的新产品留出的位置。
  其次,导航改进的本质是希望能更方便大部分用户的使用。新版导航对于未登陆用户,和刚刚注册、什么数据都没有的新用户提供了很多的引导和帮 助,希望他们尽快适应豆瓣。同时,我们当然知道“资深用户”和“活跃用户”是豆瓣社区的宝贵财富。新版为这些豆友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在豆瓣上活动越久, 读书、电影、音乐收藏越多,友邻越多的用户,会拥有越个性化的首页。“你可能关心的最新评论”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兴趣,显示给每个人不同的内容。
  最后,新版导航希望给大家更好的互动体验。“广播”已经作为“友邻”首页。广播内友邻的收藏、小组、评论、推荐等不同行为都用tab做了区分,信息量更大了。
  
  以下是我们新版的FAQ,有疑惑的看看这里。
  
  1、哪些是可以点击的:
  为了页面更整洁,更安静,我们取消了所有下划线,用蓝色字体表示链接。所以,见到蓝色的文字,就表示它是可以点击的。
  
  2、为什么要有二级菜单
  随着豆瓣内容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内容藏在页面内的各个角落,就像“曲径通幽”一般需要很高技巧才能找到。老豆友自然是别有乐趣,但是对于 新用户、以及对豆瓣并不熟悉的豆友来说,寻找某些内容太过艰难,甚至感觉“像走迷宫一样”。这次设立二级菜单,是为了大部分用户能够快速地找到有用的东西。拿“我的豆瓣”下面的二级菜单为例,你可以点击“评论和讨论、广播、豆列、留言板”等菜单快速找到这些内容。而我们在页面原有的各个入口并没有消失, 习惯在页面里转来转去的豆友仍然可以通过页面而非导航的二级菜单进入。细心的豆友还可以发现,凡是最常用的东西,我们都放在了每个一级导航的主页里,只需 要点击一次就可以找到。比如“我所在小组的最近发言”就放在了“小组”首页里。
  
  3、“你可能关心的最新评论”是什么?
  现在的“你可能关心的最新评论”就是根据你最近关心的书、电影、音乐提供的,友邻关心的东西也会出现。我们希望你的首页能和你个人的兴趣关系更大。
  如果你想看到所有豆瓣成员的热点评论,可以去“热评”里看,这里还分类整理了最新评论和最受欢迎评论。
  
  4、别人的主页
  在你看别人主页的时候,他原来的在读、在看等等合并为三个书籍清单、电影清单和唱片清单。我们推测,在看友邻的主页时,你关心的更多是他的书的内容,而并不区分这本书的时间状态(时间状态能在广播更新里找到)。整理为三个清单能让友邻主页更简洁。并且,通过“最近关注的书”标题后的链接“n本 在读、想读、读过的书籍”,能够看到友邻所有在读、想读、读过的书籍列表。这个页面提供的内容比老版更详细,只是需要多点击一次。
  另外,友邻头像边还增加了“主页、广播、留言板、发豆邮”等的链接,希望能够让大家更方便地和友邻互动。
  
  豆瓣的新导航在开发过程中,随机邀请过用户来办公室测试使用新导航。感谢他们的时间和宝贵意见。另外,新导航也曾随机邀请过近200位活跃用户远程使用,依据他们的意见作了很多修改。豆瓣感谢大家,也等待更多的使用意见。新版会不断改进,不断变好,希望大家和我们在一起。
  
  
  

新导航,老豆瓣

星期四, 十一月 15th, 2007

Douban New Menu

豆瓣新的导航条今天上线了。跟着上线的还有大小几十处细节改动。以前豆瓣一直是持续不断地调整,也就是说“永远beta”, 一天改一点点。但导航调整意味着整个网站页面的重新组织,所以这次从规划到测试用了三个月,而且开通了测试网站,并随机邀请了一些豆瓣的成员来测试(谢谢你们勇当小白鼠)。这些在豆瓣都是第一次。

“导航条”也就是顶部的菜单。以前豆瓣只有图书内容的时候,一行菜单,四五个链接就够了。之后豆瓣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大家需要的功能越来越多,顶部链接就增加到十一个。下面是老版的截图(点击看大图):

Douban Old Menu

不少重要的内容因为没有地方放,只好藏在页面里,比如同城、电视剧、杂志、排行榜。今后豆瓣变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更多有趣的内容会争夺大家的注意。但我们仍想坚持豆瓣的简洁风格,这对老的”一行菜单,两次滚屏”来说,已经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不得不启用二级导航,就是现在绿色导航条里的那些蓝色链接。关心产品设计的读者可能会问我们的调整原则。简单地说是这些:

1. 尽量保持页面内容和风格不变,只动导航条,避免给老用户太多的不适。
2. 尽可能把多数用户最频繁使用的东西放在顶级菜单(首页、我的豆瓣、友邻、小组、读书、电影、音乐)的进入页面里,二级导航实际是到不经常查看内容的捷径链接。
3. 一次做不到完美的话,先保证好用,再保证美观。

还有一个大的调整是,”广播”大大提升了友邻的价值,所以我们把它移到了友邻的首页,并增加了分类。另外,大家除了热门的评论,会更关心和自己相关的那些,所以“最受欢迎的新书/影/乐评”里增加了可能和个人收藏、友邻相关的新评论,变成了“可能我会关心的新评论”。以前的公共新评论仍然可以在“热评”下面找到。

每一次调整,豆瓣团队都担心会影响小部分成员的使用。原则仍然是保证95%成员的方便,但所有的意见我们都非常关注。另外,对页面的视觉设计我们也不是完全满意,接下来会有考虑。和以前一样,鼓励和感谢大家到站务论坛里去提意见。

新的导航是豆瓣团队在百万成员之时给大家的礼物。它没有改变豆瓣的风格和主旨,豆瓣还是豆瓣,但我们有了通往新豆瓣的途径。接下来豆瓣会有更多新的尝试,来帮助我们所有人去发现:发现生活、发现自己。

ps, 半年没有在这里露面了,hi! 以后会多出头,到时候别觉得烦,呵呵。

100万个朋友在一起的豆瓣

星期二, 十一月 13th, 2007

此时此刻,你和100万个朋友一起在豆瓣。

其实,我也是从一个豆瓣最基层的路过者开始我的豆旅的。开始只是一周左右上来看看推荐的书和电影;再到为了找到同好者而注册,有了第一个真正的豆友,开始慢慢接受这个始终不卑不亢但推荐精准的工具,到今天,让它变成每天互联网生活里不可割舍的一个部分,我,用了一年半。

最近每天都发觉自己逗留在豆瓣上的时间一日多过一日,甚至一次多过一次,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现在的豆瓣越来越好玩,用户也更加千奇百怪,各种思维死角里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被挖掘出来,在豆瓣上找到各色同好并一起把那小小的角落无限发扬光大。为此,我不得不又一次感激了一下互联网的伟大。

今天是豆瓣的小小纪念日。到今天,我们的注册用户有了100万。但这不包括我们几百万经常的潜水用户。

100万用户,这不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奇的数字,但对于豆瓣来说,这是踏实而关键的一步,在这并不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想清楚了对于我们的未来,最需要想清楚的问题,并且把豆瓣变成了更丰富,也更好用的样貌,我们的努力,希望每一个豆瓣的使用者都可以看的到,都可以分享到,都可以体验到。

未来的路很长,所有豆瓣的同事们都还会一起努力向前走,并且,重要的从来不是数字,而是数字后面活生生的我们。

豆瓣的blog早就应该更新了,而我们决定从这周开始这样做,这里是我们的“豆瓣发声”。对于豆瓣的平台,我们追求的是最简单又最实际的“公平、无态度的服务”,这有点类似于Sky news的那句Slogan:I report,U decide。而每一个在豆瓣工作的人,其实都是有着自己鲜明态度的,我们选择豆瓣Blog来发表我们的看法和观点,豆瓣博客将是整个豆瓣网站上面唯一据有“豆瓣态度”的地方。

还有还有,可能我们还是会忍不住把豆瓣八卦和新闻都贴在这里,希望这是我们可以和所有的豆子们一起分享豆瓣成长的地方。

豆瓣近期功能更新汇总

星期一, 十一月 12th, 2007

距离上一篇blog(04-11-2007),豆瓣blog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变化,这半年来豆瓣增加了一些新功能,团队也增加了新的人手,11罗汉业已经升至21罗汉。这篇blog会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看看豆瓣这半年都有了哪些变化。(至此,豆瓣blog也会保持更新,欢迎大家关注。)

由春末到夏初,豆瓣有如下改进:blog聚类服务──九点的开发、优化及上线;音乐版块的部分功能调整(音乐页面的 音乐标签分类+最新唱片列表);试行与出版社的广告合作;电视剧条目开放;以及一直伴随其间的琐碎的BUG修正。

随着七月份新的成员陆续加入,豆瓣的开发脚步也开始加快。下面提到的功能,看看你是否有第一时间用过:

豆瓣广播(miniblog) 随着微博客(miniblog)的概念引爆流行,我们也试着将其引入到豆瓣,借以增强友邻之间的互动。产品的名字有时会对其功能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语录”二字本身强烈的文本含义,使得在一开始的使用中,很多人在上面写自己的感悟和格言:) 伴随着将“想读”、“在看”、“撰写了新评论”等操作提醒也纳入到语录通知的范围后,语录也随之更名为广播。后来我听到好几个人说起,原以为自己的一些友邻早已不上豆瓣了,直到广播里出现了他们的收藏更新,才发现原来他们都还在。(提示:在近期的导航栏改版中,广播区域也会有新的改进,先卖个关子。)

半公开小组和私密小组 豆瓣上有这样一类小组,组员通常维持在两个人,在小组里一句接一句互说情话,冷不丁新增了一个成员进来插嘴,马上被踢出去。还有部分人将小组当作校友录,不希望有外人打扰。于是半公开小组和私密小组功能应运而生。

W3C优化 为了实现计划中的导航栏改版,我们对现有的网页构按照W3C标准进行了重构和优化,开发团队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这一过程中有多个版本上线,以至于有豆瓣用户在现场直播豆瓣的改版,omg。经过这一“阵痛”之后,豆瓣的页面优化基本完毕。

我和别人的共同喜好 当你访问一个陌生豆瓣用户时,会看到他与你之间最“臭味相投”的内容,相比原先看上去似乎不搭界的个人页面, 这一“共同喜好”会增加些许亲切感和第一印象,也增强了与对方沟通的可能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组分类 豆瓣现在有数万个小组,五花八门,从前的小组按照人数,部分老资格小组越来越强大,带来了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为此豆瓣采用了15分钟名组以及横向打通小组之间的关节(喜欢这本书的成员也喜欢去的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也常去的小组)等方式来开源引流,最终,有了今天的小组分类。自10月1日功能上线后,现在隶属各个分类里的小组已有近8000个,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没有注意到这一功能的组长,可以在自己小组里进行设置。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项较为重大的功能,还有更多后台上的改进(比如新的站内搜索)以及细小功能(例如豆邮提醒新回复)等等,这半年中豆瓣的开发团队、算法团队以及产品团队做了相当多的努力,致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体验。

预告 目前豆瓣的新的导航栏正在内部测试中,不久将和大家见面,请密切关注最近的豆瓣blog。

添加豆瓣秀到你的MSNspace、新浪博客和百度空间

星期三, 四月 4th, 2007

经常浏览别人的blog,你或许也像我一样对他们blog页面左侧或者右侧那些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小玩艺儿感兴趣,比如音乐播放器,比如blog宠物,比如公益宣传logo等等;也许你还看见过有人blog的侧边栏会显示他正在读的书,关注的电影,私藏的唱片,嘿,有意思吧,我们叫她豆瓣秀。(没用过?看看阿北的blog,或者vivi的blog。)

早期的豆瓣秀是以Javascrip代码的形式插入到模板里的,对于MSN Space、新浪博客、百度空间等不支持Javascrip嵌入的blog服务商,这个豆瓣秀并不适用。好在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具有hack精神的豆友们想了种种方法来实现它。随着各家blog的服务升级,hack的方式也失效了,我甚至见过有位豆友一个一个地将自己的书和唱片往blog上贴,omg。

现在好了,Isaac为大家带来了一个flash形式的豆瓣秀,可以将它添加到你的MSN Space里(具体操作),可以显示在你的新浪博客里(具体操作),可以放在你的百度空间里(具体操作)。擅长DIY的blogger就更不用说了,两种豆瓣秀都适用,可以看看使用说明。谢谢Isaac

还等什么,现在就去试一下

Update:经Kevin的指点,大家可以利用隐藏的HTML模块在MSNspace上添加豆瓣秀,具体请参考使用说明,谢谢Kevin :)

在新浪博客里显示豆瓣秀(样例blog):

在MSNSpace里显示豆瓣秀(样例blog):

在百度空间里显示豆瓣秀(样例blog):

有任何问题,欢迎来豆瓣帮助中心

反愚人节: 豆瓣一正视听

星期日, 四月 1st, 2007

Web 2.0也带来一些个问题,比如传闻、猜测、谣言都可以传得飞快,经常盖过真相。一个网站经营者每天要是去应付的话,就什么别的都别干了。不过可以试试定期批量处理。第一次选在愚人节应该是再合适不过。在这个满城嘴里跑火车的日子,我们来做点不同的事情:回应过去两年里关于豆瓣的传言。

传言:豆瓣是[随便填写一个大公司名]的旗下网站。
真相:豆瓣是100%独立运作的网站。

中国最大的很多个网上网下媒体都犯过这个错误,而且几乎没有人来核实过。这让我们对行业的新闻习惯非常失望。

传言:豆瓣在上海/江苏/四川郫县。
真相:豆瓣在北京。

我们的办公室在北京城的东北角,朝阳区大山子,798艺术区的大门口。豆瓣上线的前半年我(阿北)的确住在上海。之前之后都在北京。我们的团队也都住在北京。顺便说一句,我们在招人!

传言:豆瓣在2006年没有什么增长。
真相:豆瓣的用户数、访问人数、访问量在2006年都增加到五倍左右。

而且是自然有机增长,而且在持续加速。不要迷信alexa。

传言:豆瓣有5万/20万/30万用户。
真相:豆瓣有近50万注册用户和几百万定期访问的非注册用户(也叫潜水用户)。

豆瓣的一个特征是不注册也很有用。而且豆瓣的主流用户是没有太多时间泡网的工作人群。大约有活跃注册用户十倍之众的潜水用户每次有对书、电影、音乐的需要时就会来豆瓣搜寻意见。我们正在想办法让豆瓣对潜水员同志们更加有用。

传言:豆瓣小组的流量占全部豆瓣流量的70%。
真相:豆瓣小组的流量占全部豆瓣流量的25%。人数的比例就更少。

小组的人气集中,容易让人产生这个错觉。而关于具体书、电影、音乐的评论和讨论,还有收藏、推荐功能的使用,因为散在一百多万条目和近50万个人页面下面,不容易感到热闹。但参与和访问的人数巨大。多数以个人为中心,去中心化的网站都应该有流量分散的特征。

传言:豆瓣遇到经营困难/豆瓣马上要大规模盈利。
真相:豆瓣目前还没有盈利, 但我们的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

策源的风险投资使我们在未来几年内资金充裕,可以专注于用户体验和规模的提升。做有用、用户喜欢的产品,商业成功自然会跟随而来。在这点上,豆瓣的团队、投资者和我自己看法一致,而且配合得非常默契。我们会按自己的节奏发展。顺便再说一句,我们在招人!

传言:价值10万的新版豆瓣网源代码下载!!!
真相:那个其实是Google、百度、QQ的全站源代码合并打包,还把界面给改成了绿色。

应该价值10亿才对。

听豆瓣:与60000同好边听边聊

星期三, 三月 28th, 2007

昨天看了最近一期《康熙来了》,小s和陶子在节目中大谈妈妈经,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不论什么样的女人在当了妈妈以后都是温情的。节目里,陶子说在家会唱张悬的《宝贝》给自己那个长的很冷门的女儿听。这个时候我才有欲望找出张悬来听听,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我知道张悬是台湾的独立女生,我知道她给Dirty Three的北京演出做嘉宾,我知道很多人都偷偷的爱着她,我知道我的iPod很久之前就有她的歌曲。但是就在两个娱乐女主播推荐以后我才有兴趣听听这首叫《 宝贝》的歌曲。懒得起身去拿远在客厅的iPod,豆瓣一下“张悬”,随便点点,音箱里响起女声悠悠的唱着:我的宝贝宝贝,给你一点甜甜,让你今夜都好眠:我的小鬼小鬼,捏捏你的小脸……哎呀呀呀我的宝贝,让你知道你最美……

2006年12月21号下午,我们的音乐领队马t豆瓣fans小组发表公布——“音乐试听的一些说明”,标志着豆瓣的音乐试听正式上线。

如果你对豆瓣的试听还没有具体的印象的话,请看以下数字,在这个数字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数字表示,哪怕是那些曾经需要倾听的音乐……

到了今天,你可以在豆瓣上听到 200000 首以上的歌曲;

每天 有不知道具体数目的用户试听 12000 次;

10 个狂热豆友使用超过 1000 次试听服务;

如果你在2007年3月30号之前使用 3000 次以上试听服务,你将成为豆瓣 第一号 试听狂人;

这个时刻,如果你正在听以下五张专集:

自然卷:C`est La Vie 2.5 资源回收

卡奇社:卡奇社 EP

杨乃文:女爵

姜昕:我不是随便的花朵

林一峰:思生活

那么恭喜你,在豆瓣上有超过 60000 名同好可以跟你边听边聊。

豆瓣寻人 7: 财务人员

星期一, 三月 26th, 2007

豆瓣 (www.douban.com ) 马上需要一位财务人员。这是一个以日常财务为主的动手(含动脑、跑腿)工作, 我们期待有三资企业从业经验,能在充满活力、快速增长的环境中发挥和成长的优秀专业财务人士加入。

主要工作:

1. 独立建立及处理会计账务
2. 编制各种财务报表、统计报表及现金流量表
3. 及时准确的上报税务、工商、统计、财政、审计报表
4. 制定财务制度,细化财务操作流程
5. 编制财务预算,合理控制

要求:

1. 会计或金融专业四年本科, 3 年以上工作经验
2. 精通会计准则,及时准确掌握银行及税务最新条文和规定
3. CPA 或相关证书
4. 积极主动,突出的电脑和分析能力,特别是 EXCEL 的运用
5. 重视细节,有条理

工作位于北京。有兴趣或者问题请email至 team(a)douban.com。请注明“财务“。

欢迎转载。谢谢!

活动通告01:走近纳博科夫(已圆满结束)

星期三, 三月 14th, 2007

今年是纳博科夫逝世3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大师,3月22日下午豆瓣将与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组织一场读书交流会。届时我们将隆重邀请到前苏联总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的孙女、纳博科夫研究专家——妮娜·L·赫鲁晓娃博士与众豆友们一同探讨大师的著作及她的研究成果。

06年中旬,上海译文推出了纳博科夫的名著《洛丽塔》的完整译本,在读者中间引发了新一轮的阅读热潮。豆瓣上已经有近五千人读过,同时还有1638位豆友正在阅读。随后译文也新版推出了纳博科夫的其他作品(包括《洛丽塔》的五十周年纪念精装版)。在豆瓣的纳博科夫Nabokov小组里,有很多这位大师的热心读者在讨论他的作品。

一个布满阳光的午后,豆瓣和你,相约在有着包豪斯建筑风格的明亮咖啡馆里,与更多的文学同好分享阅读纳博科夫的喜悦。

活动具体安排

主题

走近纳博科夫——妮娜 ·L·赫鲁晓娃与豆友读书交流会

活动时间

2007年3月22日(星期四)14:00 -16.00

活动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Cave Cafe(洞房咖啡)

报名申请

由于场地和嘉宾的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提供30个参与名额,如果你想参加这次活动,请按下面的格式提交你的申请。我们会先进行确认和筛选,然后给您发送电子邀请函,请注意查询你的豆邮或者登记邮箱。报名截至日期: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 申请格式 ]
__________________

豆瓣上的ID:
姓名:
性别:
联系方式(手机/电话):
电子邮箱 :

你可以就本讲座、嘉宾本人以及纳博科夫的相关著作提出你的看法和问题,以便在活动现场与嘉宾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交方式 ]

vivi发豆邮,或者email: vivi@douban.com

提示:由于活动是在星期四(3月22日)下午进行,请务必保证您的参与时间,注意安排好你的工作、学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