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08

豆瓣寻人8:UI设计师

星期四, 四月 10th, 2008

工作职责:
-负责豆瓣和九点的用户界面设计
-根据产品需求与技术配合,高质量完成产品的视觉设计工作
-优化结合用户体验及完善设计流程

职位要求:
-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人机交互、工业设计、视觉设计、计算机相关专业
-熟练运用常用设计软件,并具有在此基础上快速掌握和使用新软件的能力(请在简历中附带近期作品)
-熟悉Css、Html等网络技术
-拥有优秀的视觉设计能力,并且在web界面设计方面有成熟的作品
-认真细致,善于创新,对视觉设计、色彩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分析能力

工作地点位于北京。有兴趣或者问题请email至 team(a)douban.com。请注明“UI”。

欢迎转载。谢谢!

服务器稍息

星期四, 四月 10th, 2008

豆瓣正在升级服务器,今天中午之前服务可能会有间歇中断或延滞。非常抱歉,谢谢您的耐心。

[11:09am 更新] 具体升级内容是双核变四核。本来计划是无中断升级,在大家不知不觉中变强变大,所以没有提前通知。遗憾的是出了一点问题,小小演砸了一吧。现在仍在升级中。

[11:59am 更新] 升级结束。等晚上看表现。感谢大家观摩指导。

豆瓣即将推出日记服务

星期四, 三月 27th, 2008

一直以来,豆瓣上的成员只有两种形式表达自己:要么写评论,要么去小组里发言聊天。前者一定是评论书/电影/音乐,要“针对内容,有感而发”。而后者则过于简单随意,不适合长篇大论,过一段还得眼巴巴地去看是否有人回应。

不久前,首页一篇很有趣的评论尊敬的萨伊德先生,您穿秋裤吗? 让人忍俊不禁,但实际上这篇评论和《东方学》的内容关系不大。而陈冠希事件后,又有人借评论陈冠希的唱片去谈对”艳照门”事件的看法:该评价的,是评价照片的人。这些事实让我们注意到:很多人有话不知道该去哪儿说,或者说,不知道在哪儿说合适。豆瓣上缺乏一个随意书写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写与书/影/音无关的东西,也不用太在意是不是有很多人回应(像小组里那样)。

为弥补这种表达渠道上的缺陷,豆瓣将推出日记服务。“日记”会是一个轻量级的博客应用。它没有复杂的管理后台,功能会非常简单、简洁、但是够用。日记能够在友邻圈子中被广播,也能够被推荐。日记的每一篇都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你可以根据每一篇的不同内容决定它是能被所有人可见、朋友可见还是仅仅自己可见。我们希望通过更周到的隐私控制来方便作者的自由表达。

除此之外,我们还支持导入作者在别处的博客RSS,统一显示在日记里。原有的已经在九点认证过的博客不需要再次导入。我们希望豆瓣日记成为大家更方便书写的地方,成为和友邻沟通的更有用的工具,而不是“又多了一个blog”的麻烦。这部分工作将在日记上线后不久完成。

“日记”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希望大家经常用它,一日一记最好。细想看,CPI上涨的时候,就算写下“今天大白菜八毛一斤”也是有价值的呢。所以,拿起笔(抱起键盘),开始写吧。

我们的喜好我们做主

星期一, 三月 10th, 2008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看电影,给一部电影打上属于自己的分数,间或写篇影评来赞扬或贬抑,更用力一点,我们会整理出一个豆列,贴上有趣的标题。豆瓣上精彩的豆列很多一部分是关于电影的,在那些豆列里,能看见大家对于各种趣味的关注和整理,这次豆瓣与《电影世界》杂志的合作,则是以豆瓣上百万名影迷在的观影数据作为样本,对中国电影青年的观影趣味作了一个统计分析。

如编首语所说:“……此次大型调查,不企图打造一份经典排行榜,只是……使中国当代青年影迷的面貌得以清晰地呈现”。不管趣味高雅或低俗,奇怪或有趣,都是真实的;并且从中分析出这些电影上榜的缘由和依据,来揣测当下影迷的心态和喜好。

也许你会从中找到适合你口味、且你给过高分的电影;也许又会看到你十分憎恶的电影,这些数据来源于你以及别人平日的每一次打分和收藏,通过这个榜单,你能知道,豆瓣上的影迷都在看什么、喜欢什么以及痛恨什么,着迷什么和唾弃什么。

关于中国电影,我们不能决定的事情太多:我们不能决定它是否被删剪、不能决定它是否能和观众见面,更不能决定它日后的走向和未来,我们唯一能决定的,是我们的喜好和态度,并且是以完全真实的方式来呈现。

豆瓣三年

星期四, 三月 6th, 2008

今天是豆瓣上线三周年。但我无比快乐地觉得, 除了豆瓣团队自己,不会有太多的人注意。因为豆瓣已经是一百多万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手边随时会用到东西。不用多想,就像每天能吃到美味的蛋就好,不用记得下蛋的鸡有几岁了。

“生活”,的确已经是豆瓣的主题。从一个关于书、电影、音乐的网站开始,豆瓣已经增加了博客、同城活动、网址分享,和朋友之间的各种互动。在豆瓣几万个小组里,从时装、美食到体育、旅行,各种兴趣的人群也从线上聚到了线下的生活里。豆瓣帮助你发现生活,豆瓣让你线下的生活更多姿多彩。有益于生活,这是豆瓣和很多别的网站最不同的地方。

豆瓣的多用也给不少成员带来疑惑:豆瓣会变成一个无比繁杂的“web 2.0门户”吗?这也是豆瓣团队经常问自己的问题。用书、电影、音乐来形容豆瓣已经不够。但是在满足更多人更多需求的同时,我们希望仍然能能够简单、一致、专注,能够在骨骼壮大的同时神清气爽。什么是豆瓣最重要、对大家最有益处的功用?在半年多搜肠刮肚以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句话来描述豆瓣:

“豆瓣帮助每一个人发现生活中最适合自己的未知事物。”

发现,是豆瓣的价值。发现好书,好电影,好音乐,好文章,好活动;发现有趣的人,也发现自己。而最好的个性化发现手段是推荐。在豆瓣前两年里,我们相信算法,
“豆瓣猜”积累了豆瓣的各种推荐算法。而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发现,朋友之间的推荐可以同样强大和有效。怎样方便朋友之间推荐,这是最近豆瓣最大的挑战。我们希望能把它做到极至。豆瓣将是一个终极的推荐网站,也会一直是一个简洁而不简单的网站。

感谢合作媒体和同行网站。豆瓣过去一直有自闭倾向,和我们很多用户一样宅。从同城豆瓣开始,大家正在走出家门。豆瓣也会走出来,从刚刚发布的豆瓣API开始,我们期待着很多合作能给用户带来更好更完整的体验。2008将是豆瓣开放的一年。

我最想感谢的是豆瓣一百多万成员。感谢你们在豆瓣自我发现的过程里给与我们的耐心和支持。这是一段神奇而激动人心的旅程,脚下的路虽然时暗时明,但遥远的顶峰却清楚无比。我邀请大家搭伴前往,相信真正的乐趣就在途中。

豆瓣的去中心化(一)

星期二, 二月 19th, 2008

豆瓣正在多样化的过程中失去公共注意力中心。这很好,我们正在全心全意地推波助澜。

想像在春节的火车站广场中央开一家露天咖啡,支一张千人大桌讨论… 比方说,音乐。只要发言,饮品免费。想像会是什么样的对话,除了喝到免费咖啡,你能不能得到更多的益处。

把这张大桌再放大几百倍,就是豆瓣今天面临的挑战。

豆瓣上线时最早的成员,是一个比较单纯一致的人群:喜欢书、喜欢新鲜事、年轻的老网虫。豆瓣信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人群单一的时候,所有人”用鼠标投票”产生出来的哪些个热榜,对大家还是有用途和意义:首页最受欢迎的评论,最受关注的书,人数最多的小组,等等。社区里少数“不良”行为,也会迅速受到众口一致的反对,因为大家有比较接近的行为标准。

今天的豆瓣,已经是一个从痴迷动漫的高中生,到退休的国学爱好者,多种多样人群共处的地方。多样化是豆瓣热爱和追求的,多样化也使整个大社区更加强健。只是多样化给旧的结构和机制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所有“全民共享”的“广场地带”都开始出现问题:首页评论变得良莠不齐;最大的那些万人小组组长开始为管理感到头大;书、电影、音乐的排行榜也经常看起来像怪异的混搭。

经常有热心的朋友从各种角度解释这个过程。作为豆瓣这个平台的设计和运营者,我们发现的是两个简单的原因。

一个是全员投票的弊端:试图取悦所有人的东西注定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完全高兴。这决定了一人一票得来的东西经常不是任何人最喜欢的,而是多数人最不讨厌的。把一个动漫榜单、一个经管榜单和一个明清史榜单混在一起,按票数排序,得到的一定是对谁都有用,对谁也都无用的东西。豆瓣首页的最新评论也有同样的问题。这些是机制和web2.0理念很难补救的。

另一个是公共对话的规模上限:对话参加的人数大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办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千万人同时参与的沟通,除了讲演,干仗,就只有各说各话合成的白噪音。这些都不是平等有效的对话。人太多的时候,也很难维持默契的行为标准。豆瓣最大的那些小组里信噪比越来越低,并非机制不全或管理员不尽责。几万人挤在一起的时候,听到的一定是嗓门最大的,看到的一定是最歇斯底里的,这个是生理和物理决定的自然规律,管理员累死也无从抗拒。

如何来应对这些问题?豆瓣应该退回到服务单一单纯人群吗?这和小孩希望不长大一样无益。豆瓣已经是一个多种人群混居的城市。只是豆瓣的设计使得每个成员更容易看到和自己兴趣一致的人和事,容易产生豆瓣上只有自己一类人的假象。

其实,我们人类自从走出百十人的部落就了对话的规模问题。办法也早就有了:区隔。城中有区、区中有片、片中有楼、楼中有户。餐厅有包间,会议有分场。人不能时时刻刻听到所有人、看到所有人的时候,有效的沟通才能进行。不同兴趣的人群之间能够相互有区隔的时候,“热点”也才有意义。一个有多种多样人群的城市才是有活力的。这些人群之间,既需要方便地交流,也需要有效地区隔。没有区隔,也就没有多样化。

在互联网上,“区隔”也叫“去中心化”。豆瓣从诞生开始,就是去中心化的设计:豆瓣以个人、友邻和兴趣为中心,而不是以热点为中心。只是豆瓣还小的时候,为了新成员发现的方便,我们保留了一些“全员广场地带”:首页最受欢迎的评论,所有成员共同产生的书、电影、音乐榜单,按照人气排列的小组列表。现在,豆瓣正在一步一步寻找新的、去中心化的途径来取代这些广场。

在豆瓣小组下面,我们已经用分类浏览取代了“最受欢迎的小组”列表。“所有小组的最新话题”也已经取消。(只要有“所有小组的最新话题”,豆瓣小组就是一个有几万个分论坛的大广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看到一贴就跳进一个小组,说一句话,然后跳走。)一个小组有被发现的权利,也有不被人随时打搅的权利。这些举措当然会对发现新小组产生不便,为了补偿,我们已经把朋友加入小组的举动放进了广播,下面会开通正式的“友情小组”和对个人的小组推荐。

我们也在寻找热榜和最热评论的更有效的替代。豆瓣的第一用途是帮助你发现未知的东西。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完全没有广场地带的豆瓣会让我们的视野受限于个人已有兴趣和朋友的圈子兴趣;而一个所有人共享的广场也正在变得无用。我们已经有了不少想法,也对结果充满信心。这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变化过程,我已经等不及了。

九点一岁了,又一个新起点

星期三, 一月 30th, 2008

2007年的1月31日,九点正式上线,这是豆瓣在社会化阅读领域的一次尝试,希望在门户媒体和个人RSS订阅之外寻找另一条道路。在过去的一年里,豆瓣九点和我们一起经历了中文博客圈里的风风雨雨。很多用户从最初的好奇到感兴趣,从偶尔看看到成为忠实拥趸,九点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过去的一年中,九点用户添加、订阅和推荐了十几万个博客,上百万篇文章,在此我们深表谢意。我们对这些数据稍加整理,挑选出一些有趣的内容,形成了几个榜单和话题列表,预计在九点一周岁时推出周年特刊以飨诸位读者。这份特刊并不是对过去一年中文博客的全景概括,它仅仅是九点用户通过鼠标和键盘表达出的阅读倾向。

九点一直秉承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理念,依照阅读的偏好和兴趣帮助用户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过滤出适合他们的信息。经过了一年的实践,虽然不能确信这是终极的解决方案,但我们欣喜得看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了这种方式,并且从中获得了乐趣。针对某一个特定的话题,我们会看到九点的各套呈现出各自的侧重点。君子和而不同,这也反应了各套背后人群的不同观点。

随着豆瓣的注册用户数跨越百万,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为每个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筛选和过滤渠道的重要性。同时,豆瓣用户作为一个拥有独特鉴赏力的群体,他们产生的内容、他们的观点也需要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群,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受益,进而参与到这一过程之中。九点将越来越多得承担起这一部分责任,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今后会有更多豆瓣用户息息相关的内容加入进来,使社会化阅读和信息筛选成为我们应对信息爆炸的利器。

为了让九点更专注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做一些“减法”。最开始豆瓣推出“我上”服务,是为了提供豆瓣用户体验blog分享与发现的乐趣,后来“我上”部分演变成了九点上的“必看、关注”。做为个人订阅和个人阅读服务,九点上的“必看、关注”还不够好用。我们准备将这部分功能转移到豆瓣上去并进行优化和完善,提供好用的个人订阅阅读服务,方便大家和豆瓣友邻之间进行阅读的分享和发现。

另一个并不单纯是做减法,且已经在九点上实现了的一个变化是:对一篇九点文章的“推荐”是向自己在豆瓣上的友邻推荐,同时能够附上几句推荐语。推荐一篇九点上的文章和推荐一个豆瓣小组话题,对于豆瓣用户来说其实是一样的,我们把“推荐”这种行为统一到豆瓣上去进行,让九点和豆瓣分别都更简单。豆瓣是适合个人使用的、发现适合自己未知事物的平台;九点上则体现了不同群体社会化阅读倾向,为更多人展现大家都在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

一年前,胖子写下了“豆瓣九点上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提到了一个梦想。现在我们的这个梦想变得更为清晰:“帮助每一位用户在纷繁复杂、日益膨胀的互联网信息中,快速、有效的发掘出他(她)最感兴趣的优质内容”,并且这一年,九点已经朝着这个梦想迈下了坚实的一步。

今天,想表达的还是同样一句话:我们希望“九点”能够成为你的个人RSS阅读器和门户媒体之外的另一个选择,希望通过豆瓣和诸位豆友的共同努力,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梦想。

新功能预告:豆瓣“友邻”增加“我的朋友”

星期一, 一月 28th, 2008

豆瓣准备新增加“我的朋友”关系,现在的“友邻”会分成 “我的朋友”和“我关注的人”。“我的朋友”是彼此认识熟悉的人,加朋友需要对方确认。你单方面感兴趣的人可以直接加为“我关注的人”。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豆瓣er,友邻中会有几位是自己认识和熟悉的人,而且和对方互相都加为了友邻;有几位不一定是认识的,可能只是为了关注他/她的评论或是推荐。随着豆瓣上成员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这样一种友邻关系已经不足够好用,而且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当我想看看一个豆瓣er都有什么样的朋友圈,可能他的友邻有好多,一些还是豆瓣上的”常见面孔”,可他不一定真的有那么多朋友。

互相认识的朋友和单方面关注的人,在豆瓣上的信息隐私度也是非常不同的。互相认识的朋友会联系得密切一些,自己的动态愿意让熟悉的朋友知道,而不一定愿意向单方面关注自己的人透露。

这个功能上线后,预计会对大家的“友邻”关系和“友邻广播”产生一些变化。在单方面关注一个人之外,这次会新增加“我的朋友”双向关系,提供给互相熟悉认识的朋友们,大家可以将“友邻”中那些熟悉的“友”专门区分出来了。让“友”和“邻”的关系比较清晰地区别开来,也更加有利于在广播隐私设置里决定怎样开放你的举动。一般情况下,“朋友”在豆瓣上的多数举动会出现在广播里,而各类收藏行为和加友邻、加小组行为被广播限于“我关注的人”不可见。

刚上线时,大家的“友邻”会自动被转为“我关注的人”,需要大家及时和认识的友邻确认朋友关系,以便及时在广播中获取到朋友的动态。我们会提供引导功能,方便大家选一部分“我关注的人”加为你的朋友。大家也可以第一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广播隐私设置,决定如何向友邻开放自己的举动。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变化,能够让豆瓣上的“友邻”更有用,也能帮助大家在豆瓣上找到真正兴趣相投的朋友。

———————————————————————————————-
Update: 友邻增加“我的朋友”关系已经上线~~~

新功能预告:在豆瓣上“推荐”你发现的好东西

星期二, 一月 15th, 2008

豆瓣准备推出全站统一的“推荐”功能,现在邀请大家来试用。测试地址分别为:豆瓣 alpha.douban.com,九点 alpha9.douban.com

在豆瓣上,我们每天都在获知和发现一些好东西,很多我们会放进自己的“收藏”里,还有更多我们会拿来和朋友分享。和给自己使用的“收藏”不同, “推荐”更多是一种向朋友分享的态度。我们相信, 当每个人在生活中越乐于推荐和分享,我们每个人就越能从其中发现更多好东西。

现在你在豆瓣上发现的这些好东西,无论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CD、一篇文笔不错的评论、一个有趣的小组或话题,还是一个优质的豆列,都可以通过点击recommend这个图标和朋友之间分享了。推荐的内容会出现在广播里,推荐的同时,还能够附上几句你自己的评语,方便和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

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推荐”行为,在豆瓣上“发现”未知事物是一件非常有趣和便捷的事情。

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测试,有任何问题可到豆瓣新功能:统一“推荐”测试小组进行反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pdate: 豆瓣统一“推荐”功能已经上线,有任何问题,大家可以继续在小组里发言

预告:来同城豆瓣一起玩耍

星期五, 一月 11th, 2008

豆瓣同城beta版即将上线,在原有功能之外,会增加”同城活动”新应用。一切你觉得有趣的展览、戏剧、演出、音乐会、沙龙、晚会都可能出现在上面;一切你热衷的饭局、 K歌、球赛都能在上面组织。你可以自己发起一个活动,等待兴趣相投的豆友一起参加,你更可以邀请每天在广播上絮絮叨叨但却从来没有见过的友邻参加你的活动。

我们期待的是,每次你想玩耍的时候都能同好云集,而见面的时候都能问一句:”是豆友吧?”我们更期待在离开电脑屏幕的时候,豆瓣仍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

————
Update:同城豆瓣已经上线,欢迎大家玩耍:)